市場需求倒逼家具行業由“小、散、亂”向品牌集中進化導讀:小工廠忙于當下戰術勝利,頭部企業更注重未來戰略布局,家具行業品牌集中速度似乎在加快。 小工廠忙于當下戰術勝利,頭部企業更注重未來戰略布局,家具行業品牌集中速度似乎在加快。 ??1 小工廠:為現在“忙活” ??相關數據顯示,中國約有五萬家大大小小的家具企業,而這個數據還不包括很多未能統計到的小工廠。 ??自改革開放以來,眾多的小工廠形成了家具行業的”底色“。 ??在國內的幾大家具主產區,我們到處可見這樣的小工廠。 ??它們往往密集分布在村子里面的工業廠房里,或者單獨租一棟樓,或者分租一棟樓的幾層;它們每個月要養活100名以下的員工,向房東支付15元/m2左右的房租,廠房水電、人工成本每月10萬以上;它們每年能做到幾千萬的產值,主要生產某一種類的家具,比如木家具、軟體家具、金屬家具等等;它們的生產方式主要是手工,對技術嫻熟的工人很依賴;它們的客戶一般都是老客戶,營銷渠道主要是通過家具展會接單,營銷人員配置方面主要是幾個銷售、跟單。 ??以上就是大部分小工廠的經營狀態,它們的產能大多比較固定。 ??訂單少,工廠主會發愁養不活工人;訂單多,則擔心做不過來,不能按時交貨。 ??大部分小工廠,年復一年,最好的狀況就是業務量變化不大,產能穩定,最壞的情況就是慢慢萎縮、消失。 ??2 大企業:為未來投資 ??在很多人看來,家具行業門檻低,只要手上有訂單,拉上幾個人就能辦個小工廠,由此誕生了很多家具工廠老板。 ??不過現在,家具行業的門檻被大企業連年拔高,小工廠有訂單,當下可以生存,但是小工廠的未來之路困難重重。在與大企業的競爭中,處于劣勢。 ??為什么這么說呢? ??精益化、智能化、機械化是利潤越來越薄的家具制造業的最佳出路。 ??家具行業的頭部企業已經占據了“智能化”的橋頭堡,而智能化代表更先進的生產力。 ??頭部企業有更高的生產效率、更穩定的品質、更低的成本,擁有了小公司不可企及的規模效益優勢;同時,大公司在資金、人才、技術、經驗上的優勢,可以讓它具有較強的“抗風險能力”,尤其是遇到不確定的外部環境時。 ??今年,對于小工廠老板是一個異常艱難的疫情年,我們看到很多頭部企業還有各種大手筆,各種“花錢”的動作:對內部不斷做智能優化,提升生產效率;對外部不斷推出新品,不斷跨界合作,甚至是興建新工廠,不斷搶占用戶流量入口。 ??小工廠每天都在為“當下”而忙,局限在怎么把自己的風格、產品做好,而頭部企業則有資源,并且敢于為未來趨勢“投資”、“試錯”,在智能家居、整裝等正在發生的趨勢上進行戰略布局。 ??對于今天及未來的消費者來說,家具消費早已不是購買一件件的“單品”家具,而是從毛坯到拎包入住的一站式消費。當頭部企業打通“整裝”的鏈條,整個行業原有的規則、認知統統被顛覆,市場參與者面臨著重新洗牌的巨大壓力。 ??3 從小散亂到品牌集中 ??趨勢正在悄然變化和形成,規則正被重構。 ??單品時代已經過去,全屋定制已不新鮮,“整裝”、“一站式家裝”更能描述當下及未來消費者的需求。 ??今年建博會上,“家裝”二字出現的頻率最高。接下來的8月份,一大波家具展會即將重啟,做消費者“家”的生意,越來越需要企業具備一站式解決方案的提供能力,而那些品牌化的企業顯然更有這種綜合優勢。 ??市場需求倒逼家具行業由“小、散、亂”向品牌集中進化。 ??一方面,頭部企業不斷提升智能化、自動化水平,在生產效率提高后,擁有極大的規模優勢,在品質、性價比、物流售后上都給消費者更好的選擇,更優的體驗,甚至能改變行業的舊的標準。另一方面,產能落后的家具工廠將逐步跟不上市場需求。產能不足,無法智能化,生產作業主要靠人工,成本高,差錯率高,最終性價比必然跟不上,固有的市場可能一步步被品牌企業蠶食。 ??我們看到,經歷過疫情打擊之后,頭部企業依然在做各種投資,各種“大手筆”,訂單逐步恢復,他們給予市場不少信心。 ??而小工廠群體的聲音越來越弱,在包括環保的各種壓力下,艱難生存。 ??和家具相近的家電、陶瓷行業相繼走過了品牌集中階段,家具品牌集中度是否會大幅提升,需要時間觀察。 ??尤其是在今年遭遇外部環境突變的情況下,行業是否會出現大洗牌、兩級分化,將是下半年的重要市場看點。 (文章來源于:新浪家居,侵刪)
文章分類:
新聞動態
|